教育心理學里有這么一句話:
孩子注意力不集中,學習不好,百分之八十來自于壓力。這種壓力可分為兩個方面,一方面是來自于學習本身的壓力,另一方面則是家長和老師賦予的。在重壓下,越來越多的孩子正承受著焦慮的困擾,而這種
焦慮情緒影響孩子注意力,最終則會導致孩子學習不好、成績下滑等情況的發生。

焦慮是孩子即將面對重要事情時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情緒,它是伴隨人們生活的一種情緒狀態,也是導致
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。心理學研究表明:在焦慮適中的情況下,孩子的學習效率隨著焦慮的增強而呈上升趨勢。這說明,焦慮本身具有動力和促進作用,它能激活孩子體內的有關物質和系統,從而激發孩子的潛在能量,推動孩子積極去學習,使學習更有效率。可以說,沒有一點焦慮的學生是不會有好成績的。
然而,如果孩子承受的壓力過大,焦慮的情緒會過于嚴重,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。如學習效率隨著焦慮的增強而不斷下降;注意力無法集中、煩悶、靜不下心來學習;如果在考試中心出現焦慮的情緒,則會導致不能發揮正常的水平而使考試成績不理想。
孩子之所以難以進入學習狀態,正是因為學習與外界的壓力使他身心疲憊、焦慮,從而導致他情緒低落、煩悶。為了避免讓焦慮情緒影響孩子注意力,作為家長,我們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理解孩子,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,及時幫助孩子學會緩解自己的疲勞狀態進行心理調整。